在当前城投转型产投的大趋势下,不少城司手上都有不少闲置资产急需盘活:手握仓储设施、产业园区等资源,却苦于缺乏有效的产业化路径。
其实,与其盲目追逐热点产业,不如回归本地、深耕本地特色农产品供应链——这或许是一条更务实、更具比较优势的转型之路。
因为城司可充分的利用自身闲置的仓储资产、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串联农户、合作社与加工公司等,搭建 “订单农业 + 集约采购 + 统一销售” 协作框架,既解决农产品流通分散问题,又帮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农贸公司等)稳生产;更能通过仓单质押、存货融资等模式,为银行提供货物监管支撑,破解银行不敢贷的风控痛点,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田间。
那么这一个模式具体如何落地?数字技术又如何赋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升级?
2025年8月14日,万联网微课堂第239期直播中,我们特别邀请了拥有20多年金融从业经验、现指导瑞泰格公司构建数字资产监管仓和数字产融服务平台的北京瑞泰格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扬』女士,与主持人冯荦围绕“数字产融如何把‘万头牛、亿粒米’打造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展开深度对话,她从城投联动多方构建数字产融平台、场景落地、风控机制到区域品牌建设等,系统阐释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农业产业链、激活乡村经济。
以下内容摘自该场直播,如需获取完整直播回看,可在转发此文至朋友圈保留2小时后,联系客服李女士获取完整版:。
地方国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正从传统基建向产业运营转型。而农产品供应链领域涉及国计民生,品类众多、市场体量大,不少地方国企选择切入农产品供应链干业务。尤其是当前,城投向产投转型已成行业共识,但不少城投仍陷 “有资源难落地” 困境—— 手握仓储、产业园区等硬件,却难寻贴合本地、易出实效的转型路径。其实,城司联合生态多方,扎根本土农产品供应链,也是一条高适配性的破局之路。
林扬在直播中指出,地方城投国企的核心作用在于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她以湖北监利水稻产业为例,说明地方城投、农发投等平台企业能通过以下路径发挥作用:
供应链协同:组织农户、合作社、加工公司形成“订单农业+集约采购+统一销售”模式;
金融赋能:通过仓单质押、存货融资等方式引入银行资金,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林扬强调:“地方国企不应该仅仅作为资金的提供者,更应该转向产业生态的组织者与服务者。只有形成‘政府引导+国企运营+公司参与+金融支持’的协同机制,才能真正的完成产业链的闭环发展。”
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的环节往往处于割裂状态,信息不对称、流程不透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长期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而数字产融平台的出现,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构建起一个全链条可视、可信、可控的数字生态,真正的完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实时透视。
瑞泰格与地方国企共建的“数字产融服务平台”,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核心技术,构建了“可信资产、可信交易、可信存证、可信数据”四位一体的风控体系。该平台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如在水稻收储中,利用脉冲雷达动态监测粮堆体积与重量,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
该平台通过技术方法打破了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环节中的信息壁垒,构建起一个透明、高效、可信的产业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每一粒米、每一头牛都有了数字身份,每一次交易都有了可信记录,每一个环节都有了实时监控。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视,不仅提升了产业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新型的信用体系,让金融活水能够精准灌溉到农业产业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在数字产融平台的整体架构下,不同品类的农产品因其生产特性、流通模式和产业链结构的差异,需要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在此,瑞泰格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肉牛”与“大米”两大产业进行深度实践,形成了可复制的“一横一纵”场景范式——横向打通跨域资源的“远方好牛”,与纵向深耕县域经济的“瑞百鲜”数字米业,共同展示了数字产融平台的适配性与生命力。
云养殖:通过智能耳标、AI摄像头实现活体监管,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分布式养殖联合体;
具体建设思路总结如下:1、搭平台:由政府或地方国资企业牵头搭“数字肉牛产业”平台,实现数字肉牛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与可追溯。该平台将承载如下五项职能:
1)信息采集与管理:加强对合作社、农户、牛只、圈舍等基础信息采集与管理工作;加强对买冻精、买架子牛、买饲料、买药品、买服务、卖牛等采购与销售需求管理;加强对生态合作伙伴会员加盟与交易活动管理;加强对供应链全产链条管理;
3)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肉牛采购、销售、加工与流转过程中全产业链条各个交易环节产生的合同、订单、发票、货物等交易记录,形成“肉牛数据资产”,帮助养殖企业增信的同时对接金融机构,获得更优惠的资金;
4)肉牛交易买卖平台:形成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体系,满足线下活体交易和线上肉牛交易需要。线下活体交易实时获取并发布当地活体交易价格,线上肉牛交易对接各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网上商铺,对接冷链物流全程监控肉牛配送情况。
5)政府监管平台:“数字肉牛产业“平台将成为政府管理工作有力抓手,及时了解与掌握各县乡、村、镇的肉牛养殖、繁育、存栏、出栏与加工处理情况。通过产业数据深度分析产业体系的合理性,及时引导肉牛产业体系调整、品种调整、出栏周期调整与供需平衡的调整。并通过平台监督补贴资金、扶持资金投放与使用及效果评估,一举多得。
2、建生态:将小而分散的养殖户“整合”为若干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形成集群户模式。同时引入各领域专业生态参与方,引入农科院、省牧科院等科研院专家智库资源,引入多元化渠道如供应商、经销商、经纪人与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共建、共治与共享的生态体系。
3、定标准:提升肉牛产业养殖规模与养殖品质的关键是标准与规范。包括选种标准、养殖标准、饲料标准、屠宰标准、肉牛标准、环境治理标准、冷链物流标准、安全准则规范等方方面面,并将标准与规范贯穿于肉牛全产业链条,通过国家级权威机构对“有机肉牛“认证,为下一步树立品牌奠定基础。
4、拓销路:打造地方特色肉牛品牌,提高品牌溢价,不断拓展销售经营渠道,从省内到省外,从批发到零售,从实体到电商;不断拓展销售肉牛品类,由单纯的活牛、热鲜肉销售品种拓宽到多元化的肉牛粗加工、精加工的冷鲜或冷冻产品。
5、政策赋能:政府牵头引入优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入优惠的金融资金、保险政策、补贴政策,引入专家智库资源。并在肉牛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监督者、管理者与治理者的角色,只有维持良好的数字肉牛产业生态的治理环境,才会让数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健康、更透明、更持续。
林扬指出:“肉牛产业链是跨区域的——牛生在内蒙,长在河南,销往广东。只有通过数字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与肉牛的跨域特性不同,水稻产业更具地域集群特征。以湖北监利水稻产业为例,瑞泰格与当地政府、银行合作,打造了聚焦产地端深层次地融合的“瑞百鲜”S2B2b供应链服务平台,并推出“仓单质押+存货融资”模式:
种植环节: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等智慧农业手段,对全县水稻的种植培养面积、作物长势进行宏观监测与精准识别,为产量预测、灾害预警和保险理赔提供可信的数据基底;
收储环节:在粮食入库时,采用脉冲雷达体积测量技术,结合视频监控与AI行为分析,对粮仓内的粮食体积、重量进行动态、非接触式的精准盘点,将静态仓储的监管误差控制在3%以内,使“看得见”的粮食变成了银行“认得了”的合格抵押物;
加工与销售环节:通过“瑞百鲜”SaaS平台,米企可实现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的线上一体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来自抖音、小红书、传统经销商等端的零散订单汇聚起来,形成集约化的采购需求,反向指导加工与生产,实现以销定产。
金融赋能:平台以动态监管下的粮食仓单为核心质押物,为当地十余家优质米企成功引入了5家银行,提供了近3亿元的授信额度,有效解决了企业在收购旺季的巨额资金缺口,盘活了沉睡的库存资产。
在地方政府债务严监管、传统基建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城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产司已成为必然趋势。林扬在直播中提出,地方城司应当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从过去的融资主体向产业链运营商转变,这一转型不仅关乎城司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振兴。
在城投转型背景下,林扬建议地方城司从“融资主体”转向“产业运营商”:
城司最不缺的是资源,最缺的是产业思维和运营能力。林扬在直播中强调,只有真正深入到产业当中,了解产业链所有的环节的痛点和需求,才可以找到转型的突破口。
从建设城市到运营产业,这不仅是城司转型的方向,更是其在新发展阶段实现价值重塑的必由之路。通过数字产融平台的赋能,城司有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农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已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对此,林扬在直播中提出通过数字产融平台的深度运营,为新兴特色农产品产区开辟出一条品牌塑造的快速通道,并提出了“技术+产业+金融”闭环品牌建设路径:
溯源背书:通过全程溯源数据增强消费者信任;例如,在远方好牛平台上,消费者不仅仅可以查看肉牛的品种、年龄,还能追溯其养殖环境、饲料构成甚至活动轨迹,真正的完成了一片肉对应一头牛的精准溯源;
金融赋能:基于真实订单提供融资,加速;这种融资-生产-销售的闭环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让企业能够专注于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品牌价值塑造;
通过瑞泰格在数字肉牛、数字大米等场景的实践能够准确的看出,数字产融平台正在成为连接农业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关键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
正如林扬所言:“我们不是在卖技术,而是在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产业生态。只有当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银行放心、消费者满意时,乡村振兴才能真正的完成。”
在未来,随着更多县域经济拥抱数字化,数字产融平台有望成为推动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如果您也想学习“城司联动金融科技等多方构建数字产融平台、盘活自身闲置资产服务本地特色产业集群”这套模式实践,并与其进行业务对接、交流经验,欢迎于10月30日到武汉来参与由万联网主办的2025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本次论坛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北京瑞泰格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扬】女士坐镇分享,她将基于瑞泰格联动多家地方国企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实践与案例,分享“城投供应链有效盘活当地仓储资源,获得多元化收益(如荆州的大米集群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呢别错过啦!
同时,以上“瑞泰格协助”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完整版,将被收录在由万联供应链新智发展智库专家团编撰的《数智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白皮书2025》中,这本白皮书也将正式在论坛上发布,书中收录了不少供应链创新与产融结合案例,现场参会的朋友有机会免费领取到1本哦~
本场论坛不讲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更聚焦落地实践,聚焦“如何通过重构供应链赋能地方产业高水平发展”进行分享研讨,邀请10+来自政府、学术、企业、金融届的顶尖专家、行业老炮和企业一线实战专家坐镇分享,重点针对:不同禀赋供应链公司的发展路径、供应链业务发展的N个误区与坑、农业/制造业/流通业产业集群(大米/蔬菜/菌菇/养殖/钢板/非标零部件/工业品)等鲜活实践案例、十堰/荆州/彭州/冠县/宜昌等10+个地方的商贸/城投/园区/金控/物流类国企供应链的实践模式与案例等展开深度分享与研讨。
这里面有适合城投转为产投听到实践内容——通过供应链盘活闲置资产获取多元化收益的思路;有适合产业园区国企学习的内容——从包租公升级为产业运营商的转型思路;有适合金控公司对标的案例——湖北联投资本以省地共建模式,与地方政府/国企共建区域供应链金融平台,重构地方产融生态,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有适合港口物流类国企学习的内容——从传统物流运输转向商贸物流、金融仓储、供应链服务等,从物流延展到四流(商贸/金融/数据等);也有适合商贸类国企来学习的内容——掌握从贸易切入,逐步结合物流/金融/数据等获得多元化收益的思路;更有适合农投/农发类国企来对标学习的案例——掌握做大做强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规模产值,从单品类向多品类拓展的布局方法,比如荆州大米案例、彭州菜篮子工程、十堰菌菇产业集群等。
这不仅是一次全国各大央国企联谊交流的绝佳阵地,300人规模、82%决策层参与、央国企居多(金控、担保、信托、银行、城投、产投、经投、交投、商投、铁投、水投、物流、农投、供销社、农业合作社、供应链公司等),便于直接对接业务,同时这更是一场超高性价比的公开大课,前瞻转型方式与创新模式!
本文为万联网()个人独创的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标注明确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从“建园区”到“管牛群”!一城司联动监管科技公司共建数字产融平台,盘活仓储资产,打造“万头牛、亿粒米”产业集群的路径大公开


从“建园区”到“管牛群”!一城司联动监管科技公司共建数字产融平台,盘活仓储资产,打造“万头牛、亿粒米”产业集群的路径大公开
疑似融资性贸易?6300多万国资买沥青,换来一罐水和一罐空气,武汉某国企风控形同虚设,当地国资委已介入!
监管利剑出鞘!多地审计同步围剿国企违规贸易,融资性贸易、虚假贸易进入“零容忍”时代
2000万→130亿,注册资本狂飙649倍!河北自贸区诞生一家百亿级产投集团,史诗级增资背后释放什么信号?